[贴吧帮助]
进入贴吧  按标题检索  按内容检索  按作者检索
贴吧列表 | 贴吧排名 | 推荐贴吧 | 本吧精华主题 | 本吧最热主题 | 最新主题 | 申请吧主 | 举报 | 登录 | 注册 | 忘记密码
 首页 >龙氏家族 > 龙氏的由来  
人气指数:[ 9865 ]     
发表新主题 精华主题 申请斑竹 贴吧帮助 贴吧举报 →免费订阅[龙氏家族]贴吧!

如果您想有更多的贴吧功能
请赶快注册

热门话题
    有没有讨厌乒乓球..
    建议把大家姓氏“..
    对王俊凯的表白信
    麻烦取个谐音的英..
    我爱王俊凯
    给王诗龄的信
    我想取个与自己名..
    请不要把我们马姓..
    我是你的粉丝
    爱毛主席爷爷

热门贴吧
    郝氏家族
    邬氏家族
    卜氏家族
    黄氏家族
    尹氏家族
    祁氏家族
    贝氏家族
    伏氏家族
    万氏家族
    管氏家族

本主题共有回帖数 2 篇,   首页 [1] 末页
1 龙氏的由来
    龙氏的由来

龙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八十五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三。 

寻根溯源 
1、出自御龙氏之后。据 《姓氏考略》所载,夏朝的刘累因驯龙有术,深得夏帝孔甲赏识,封其为“御龙氏”,刘累后人遂以赐姓“龙”为氏。 
2、据《姓氏录源》及《竹书纪年》等资料所载,黄帝有一臣叫龙行,其后人有以龙为氏者。 
3、据《通志•氏族略》所载,舜臣龙为纳言(一种专司出纳帝命的官职),其子孙有以龙为氏者。 
4、出自豢龙氏。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等资料所载,舜时董父,精于饲龙,被舜帝赐为“豢龙氏”,其子孙有以龙为氏者。 
5、出自地名。春秋时楚大夫食采于龙(今山东泰安西南之龙乡),子孙有以龙为氏者。 
6、其他源流。据《华阳国志》所载,西汉时的(今贵州省凯里县西北)大姓中有龙姓;据《北史》所载,西域且弥(今新疆昌吉、玛纳斯二县)、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国国君皆为龙姓;苗、普米、哈尼、彝、侗、瑶、水等民族均有龙姓。 

得姓始祖 
刘累。夏朝时,刘国有一家生有一子,小孩刚生下来时手上就有纹样,便取名刘累。刘累长大后,跟随董父学习养龙的本领,被夏帝孔甲封为“御龙氏”,驯养孔甲的四条龙。有一次,一条龙死了,刘累就把龙肉做成肉羹,充当野味献给了孔甲。孔甲感到味道特别鲜美,非常高兴,于是就赐给刘累许多财物。过了几天,孔甲又想吃这种“野味”,便派人向他索取。刘累感到难于蒙混,又怕孔甲怪罪,就带着家眷逃到了鲁阳。因他被孔甲封为“御龙氏”,后人有以龙为氏者,刘累则被尊为龙姓始祖。 

繁衍播迁 
传说时代的龙姓发源地为河南、山西、湖北。由于龙姓支派较多,故而分布较广,这一特点使得龙姓迅速地向四周地域扩展繁衍开来。约在汉代,甘肃和湖北、湖南省境及山西、河北、河南山东间地已是龙姓繁衍的三大中心。此期,蜀中(今属四川)有龙姓迁入者,后又南迁至贵州,形成四大姓氏(龙、傅、尹、董)之一。魏晋南北朝时,中原龙姓为避战乱而南迁,促使了南方龙姓人口数量的增长,这次迁徙也为后来江南龙姓发展势头盛于北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北史》所载:“且弥王、焉耆国王皆龙姓。”焉耆国为西域小国,龙会当政时,曾击败龟兹王,一时葱岭以东,皆率服,其子龙熙在位时,投降后凉,遣子入侍,渐与汉族相融。唐宋时期,八番中的龙番,酋长皆龙姓,后分为大龙番、小龙番安抚司,养龙坑、谷龙、上龙长官司,安龙土千户。宋元时期,龙姓出现了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南迁,促使南方龙姓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明清时期,上述“龙番”各分支发展成为“龙家”,渐与汉、布依、水、苗各族相融。从龙姓历史演进过程来看,这一过程,即体现着北方龙姓与南方各族相融,又体现着少数民族龙姓与汉及其他各族相融。就在这一步步的相融中,龙姓完成了遍布华夏的历史旅程。今日龙姓尤以湖南、四川、广东、江西等省为多,四省龙姓约占全国汉族龙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 

郡望堂号 
龙姓郡望主要有五个: 
1、武陵郡,治所在义陵(今湖南溆浦南); 
2、天水郡,西汉时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西晋时治所在上圭阝(今天水市); 
3、武阳郡,治所在贵乡(今河北大名东北); 
4、太原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 
5、武昌郡,治所在今武昌。 

堂号:“世师”、“八德”、“经德”、“纳言”、“敦本”、“敦厚”、“武陵”、“天水”等。 

宗族特征 
1、龙是中国人推崇倍至的神物,以龙为姓氏,亦是这一心理底蕴的表现。 
2、在龙姓的发展史中,更多地体现着民族相融的历史大趋势。 
3、龙姓字行辈份井然有序。如民国抄本《龙氏家谱》中有江苏龙姓一支字行为:“兆升元吉,宗业克昌,富大希廷,厚诚守方。” 

名人精粹 
龙子:又称“龙叔”,最早见于史籍的龙姓名人,主张“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此句被孟子引用以告滕文公。龙述:东汉京兆郡(今属陕西)人,为人敦厚,曾任山都长,武帝时官至零陵(今广西全州西南)太守。龙太初:宋代人,曾以诗人名义拜见王安石,并作《沙诗》一首,赢得王安石赞许。龙镯:宋代人,乾德年间州太守,有惠政,深得民心,当地百姓绘《来鹤图》颂其德。龙仁夫:吉安(今属江西)人,元代浙江儒学副提举,著有《周易传》一书。龙许保:明代贵州人,苗族,率众起义与官军对抗十余年之久,攻破印江、思州、石阡等城,后遭镇压,被俘遇害。龙燮:望江(今属安徽)人,清代著名戏曲家,著有《琼华梦》、《芙蓉城》等。龙文彬:清江西永新人,同治年间进士,《周易绎说》、《永怀堂诗文钞》、《明会要》等为其所著。龙启瑞:清代广西临桂(今桂林)人,道光年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江西学政、江西布政使,著有《小学高注补正》、《经德堂诗文集》等。龙汝元:清代直隶宛平(一作大兴,今属北京)人,曾任职游击、参将、大沽协副将,在与英法联军挑起的第二次大沽之战中阵亡。龙泽厚:清末广西桂林人,早年从康有为学,参加桂林圣学会、上海强学会等进步组织,后主持旧金山《文兴报》,作上海天游学院教务长。著有《南海先生上书记》。龙鸣剑:四川荣县人。早年赴日留学,参加同盟会,后组织同志军,开展武装斗争,在去往叙州(今宜宾东北)的行军途中因病去世。龙云:云南昭通人,原在军阀唐继尧部下任军长,后归附国民党,一九四九年发表声明,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 
作者:uname         2007/9/5 13:42:07    |  回复此帖子    
     
 
2 回复:龙氏的由来
    氏的由来 龙氏的由来 龙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八十五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三。 寻根溯源 1、出自御龙氏之后。据 《姓氏考略》所载,夏朝的刘累因驯龙有术,深得夏帝孔甲赏识,封其为“御龙氏”,刘累后人遂以赐姓“龙”为氏。 2、据《姓氏录源》及《竹书纪年》等资料所载,黄帝有一臣叫龙行,其后人有以龙为氏者。 3、据《通志•氏族略》所载,舜臣龙为纳言(一种专司出纳帝命的官职),其子孙有以龙为氏者。 4、出自豢龙氏。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等资料所载,舜时董父,精于饲龙,被舜帝赐为“豢龙氏”,其子孙有以龙为氏者。 5、出自地名。春秋时楚大夫食采于龙(今山东泰安西南之龙乡),子孙有以龙为氏者。 6、其他源流。据《华阳国志》所载,西汉时的(今贵州省凯里县西北)大姓中有龙姓;据《北史》所载,西域且弥(今新疆昌吉、玛纳斯二县)、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国国君皆为龙姓;苗、普米、哈尼、彝、侗、瑶、水等民族均有龙姓。 得姓始祖 刘累。夏朝时,刘国有一家生有一子,小孩刚生下来时手上就有纹样,便取名刘累。刘累长大后,跟随董父学习养龙的本领,被夏帝孔甲封为“御龙氏”,驯养孔甲的四条龙。有一次,一条龙死了,刘累就把龙肉做成肉羹,充当野味献给了孔甲。孔甲感到味道特别鲜美,非常高兴,于是就赐给刘累许多财物。过了几天,孔甲又想吃这种“野味”,便派人向他索取。刘累感到难于蒙混,又怕孔甲怪罪,就带着家眷逃到了鲁阳。因他被孔甲封为“御龙氏”,后人有以龙为氏者,刘累则被尊为龙姓始祖。 繁衍播迁 传说时代的龙姓发源地为河南、山西、湖北。由于龙姓支派较多,故而分布较广,这一特点使得龙姓迅速地向四周地域扩展繁衍开来。约在汉代,甘肃和湖北、湖南省境及山西、河北、河南山东间地已是龙姓繁衍的三大中心。此期,蜀中(今属四川)有龙姓迁入者,后又南迁至贵州,形成四大姓氏(龙、傅、尹、董)之一。魏晋南北朝时,中原龙姓为避战乱而南迁,促使了南方龙姓人口数量的增长,这次迁徙也为后来江南龙姓发展势头盛于北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北史》所载:“且弥王、焉耆国王皆龙姓。”焉耆国为西域小国,龙会当政时,曾击败龟兹王,一时葱岭以东,皆率服,其子龙熙在位时,投降后凉,遣子入侍,渐与汉族相融。唐宋时期,八番中的龙番,酋长皆龙姓,后分为大龙番、小龙番安抚司,养龙坑、谷龙、上龙长官司,安龙土千户。宋元时期,龙姓出现了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南迁,促使南方龙姓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明清时期,上述“龙番”各分支发展成为“龙家”,渐与汉、布依、水、苗各族相融。从龙姓历史演进过程来看,这一过程,即体现着北方龙姓与南方各族相融,又体现着少数民族龙姓与汉及其他各族相融。就在这一步步的相融中,龙姓完成了遍布华夏的历史旅程。今日龙姓尤以湖南、四川、广东、江西等省为多,四省龙姓约占全国汉族龙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
作者:220.172.183.*         2009/10/9 23:22:15    |  回复此帖子    
     
 
3 回复:龙氏的由来
    氏的由来 龙氏的由来 龙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八十五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三。 寻根溯源 1、出自御龙氏之后。据 《姓氏考略》所载,夏朝的刘累因驯龙有术,深得夏帝孔甲赏识,封其为“御龙氏”,刘累后人遂以赐姓“龙”为氏。 2、据《姓氏录源》及《竹书纪年》等资料所载,黄帝有一臣叫龙行,其后人有以龙为氏者。 3、据《通志•氏族略》所载,舜臣龙为纳言(一种专司出纳帝命的官职),其子孙有以龙为氏者。 4、出自豢龙氏。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等资料所载,舜时董父,精于饲龙,被舜帝赐为“豢龙氏”,其子孙有以龙为氏者。 5、出自地名。春秋时楚大夫食采于龙(今山东泰安西南之龙乡),子孙有以龙为氏者。 6、其他源流。据《华阳国志》所载,西汉时的(今贵州省凯里县西北)大姓中有龙姓;据《北史》所载,西域且弥(今新疆昌吉、玛纳斯二县)、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国国君皆为龙姓;苗、普米、哈尼、彝、侗、瑶、水等民族均有龙姓。 得姓始祖 刘累。夏朝时,刘国有一家生有一子,小孩刚生下来时手上就有纹样,便取名刘累。刘累长大后,跟随董父学习养龙的本领,被夏帝孔甲封为“御龙氏”,驯养孔甲的四条龙。有一次,一条龙死了,刘累就把龙肉做成肉羹,充当野味献给了孔甲。孔甲感到味道特别鲜美,非常高兴,于是就赐给刘累许多财物。过了几天,孔甲又想吃这种“野味”,便派人向他索取。刘累感到难于蒙混,又怕孔甲怪罪,就带着家眷逃到了鲁阳。因他被孔甲封为“御龙氏”,后人有以龙为氏者,刘累则被尊为龙姓始祖。 繁衍播迁 传说时代的龙姓发源地为河南、山西、湖北。由于龙姓支派较多,故而分布较广,这一特点使得龙姓迅速地向四周地域扩展繁衍开来。约在汉代,甘肃和湖北、湖南省境及山西、河北、河南山东间地已是龙姓繁衍的三大中心。此期,蜀中(今属四川)有龙姓迁入者,后又南迁至贵州,形成四大姓氏(龙、傅、尹、董)之一。魏晋南北朝时,中原龙姓为避战乱而南迁,促使了南方龙姓人口数量的增长,这次迁徙也为后来江南龙姓发展势头盛于北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北史》所载:“且弥王、焉耆国王皆龙姓。”焉耆国为西域小国,龙会当政时,曾击败龟兹王,一时葱岭以东,皆率服,其子龙熙在位时,投降后凉,遣子入侍,渐与汉族相融。唐宋时期,八番中的龙番,酋长皆龙姓,后分为大龙番、小龙番安抚司,养龙坑、谷龙、上龙长官司,安龙土千户。宋元时期,龙姓出现了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南迁,促使南方龙姓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明清时期,上述“龙番”各分支发展成为“龙家”,渐与汉、布依、水、苗各族相融。从龙姓历史演进过程来看,这一过程,即体现着北方龙姓与南方各族相融,又体现着少数民族龙姓与汉及其他各族相融。就在这一步步的相融中,龙姓完成了遍布华夏的历史旅程。今日龙姓尤以湖南、四川、广东、江西等省为多,四省龙姓约占全国汉族龙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 郡望堂号 龙姓郡望主要有五个: 1、武陵郡,治所在义陵(今湖南溆浦南); 2、天水郡,西汉时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西晋时治所在上圭阝(今天水市); 3、武阳郡,治所在贵乡(今河北大名东北); 4、太原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 5、武昌郡,治所在今武昌。 堂号:“世师”、“八德”、“经德”、“纳言”、“敦本”、“敦厚”、“武陵”、“天水”等。 宗族特征 1、龙是中国人推崇倍至的神物,以龙为姓氏,亦是这一心理底蕴的表现。 2、在龙姓的发展史中,更多地体现着民族相融的历史大趋势。 3、龙姓字行辈份井然有序。如民国抄本《龙氏家谱》中有江苏龙姓一支字行为:“兆升元吉,宗业克昌,富大希廷,厚诚守方。” 名人精粹 龙子:又称“龙叔”,最早见于史籍的龙姓名人,主张“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此句被孟子引用以告滕文公。龙述:东汉京兆郡(今属陕西)人,为人敦厚,曾任山都长,武帝时官至零陵(今广西全州西南)太守。龙太初:宋代人,曾以诗人名义拜见王安石,并作《沙诗》一首,赢得王安石赞许。龙镯:宋代人,乾德年间州太守,有惠政,深得民心,当地百姓绘《来鹤图》颂其德。龙仁夫:吉安(今属江西)人,元代浙江儒学副提举,著有《周易传》一书。龙许保:明代贵州人,苗族,率众起义与官军对抗十余年之久,攻破印江、思州、石阡等城,后遭镇压,被俘遇害。龙燮:望江(今属安徽)人,清代著名戏曲家,著有《琼华梦》、《芙蓉城》等。龙文彬:清江西永新人,同治年间进士,《周易绎说》、《永怀堂诗文钞》、《明会要》等为其所著。龙启瑞:清代广西临桂(今桂林)人,道光年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江西学政、江西布政使,著有《小学高注补正》、《经德堂诗文集》等。龙汝元:清代直隶宛平(一作大兴,今属北京)人,曾任职游击、参将、大沽协副将,在与英法联军挑起的第二次大沽之战中阵亡。龙泽厚:清末广西桂林人,早年从康有为学,参加桂林圣学会、上海强学会等进步组织,后主持旧金山《文兴报》,作上海天游学院教务长。著有《南海先生上书记》。龙鸣剑:四川荣县人。早年赴日留学,参加同盟会,后组织同志军,开展武装斗争,在去往叙州(今宜宾东北)的行军途中因病去世。龙云:云南昭通人,原在军阀唐继尧部下任军长,后归附国民党,一九四九年发表声明,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
作者:111.123.76.*         2009/8/21 16:00:11    |  回复此帖子    
     
 
本主题共有回帖数 2 篇,   首页 [1] 末页 加入收藏夹
回复帖子
标  题: *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左对齐 居中 右对齐 超级连接 email连接 插入图片 插入代码 引用内容 背景音乐 flash动画 Real Player视频文件 Media Player视频文件 QuickTime视频文件
内  容: *
图  片: 教您外部贴图
验证码: 请在左边输入看不清,双击一下
18.222.110.183  登录 | 注册 | 忘记密码
页面执行时间:34,492,780.000毫秒
  ©2006 Uname.cn 设逸名网为首页 贴吧协议  意见建议  鄂ICP备050157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