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轲弟子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文学家,书画家。
苏轼同其父苏洵、共弟苏辙均有文名,被称为“苏门三学士”,其成就以此公为最。
苏轼的“轼”字指车厢前面供人凭倚的横木,其形三面,如半框。引申为凭轼致敬,语见《淮南子·修务训》:“魏文侯过其闾而轼之。”这与他的字“子瞻”是吻合的,“瞻”字的意思是“临视”,屈原在《离骚》中有句:“瞻前而顾后兮。”
说苏轼是孟轲弟子,是因为都用车字部首的字取名。不过,名字的含义却深刻多了。凭轼而望,有高瞻远瞩的姿态,比仅是接轴车强多了。
苏轼自号“东坡居士”,“东坡”二字,说法有三。一是说苏轼作诗冒犯了朝廷,被贬黄州,筑室于东坡,故称东坡居士;又一说是黄冈南门外约一里左右,有一个风景优美的山坡,人称东坡,坡上绿树成荫,苏轼常来游览,酷爱此地,故号;另一说是,当与白居易大有关系,苏轼的人生遭遇与白居易相似,曾写有“我以乐天君记取,华颠赏遍洛阳春”之句,白居易常在忠州城的东坡植树,诗文中有“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步,东坡何所爱,爱此成新树”等句子,苏轼便衣东坡自号了。
何种说法有准确,已成历史疑案了。
奉旨填词
柳永,北宋词人,字耋卿,因排行第七,人称柳七。又名三变,著有《乐章集》。
“永”的本意指水流长,见《诗经·周南》:“江之永矣。”引申为时间和空间之长远。而“耋”指长寿,名与字互训。
据说,吏部曾推荐柳永为翰林,宋仁宗向宰相吕夷简征求意见,吕说此人虽有才华,然特才高傲,留连*馆,大失官箴。仁宗批示:“柳永不求富贵,谁将富贵求之?任作白衣卿相,风前月下填词。
柳永闻知,改名柳三变,他解释说:“我少年读书,无所不窥,本求一举成名,与朝廷出力,因屡试不第,牢骚失意,变为词人;以文乘自见,使名留后世足矣;何其被荐,顶冠东带,变为官人;然浮沉下僚,终非所好,今奉旨发落,行且逍遥自在,变为仙人。”因此,在手写板上写了“奉圣旨填词柳三变”几个字,欲到某*家,先将手板送去,如同今日的名片。
从名字上见情趣,取名字寓见解,名字足可称履历表,这便是其中的蕴含。
不许百姓点灯
北宋仁宗年间,有一个州官名叫田登,此人既迂腐又霸道,横行一方,飞扬跋扈。因为他的名字叫田登,便忌讳别人提他的名字。人们偏偏爱取笑,在民间编有一些有关他名字的笑话来讽刺他。田州官一气之下,作出一项决定,不许人们提他的名字,凡与“登”字同音的字都要用别的字来代替,比如“点灯”只能说“点火”,谁若不遵,便被扣上“侮辱地方上官”的帽子,轻则挨板子,重则判刑。
这一年的元宵节,按例要放花灯庆祝,官府事先贴出通告。负责书写通告的官吏为了避开“灯”字,便在通告中写了“本州照例放火三日。”外地来的人不知这是出于避讳,心想,此地怎么还放火呢?待到问明了缘由,纷纷说道,这真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啊!
此后,这句话作为成语流传下来,对历来的社会现象发挥着深刻的概括作用。
“游”“观”互解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宋代大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北宋人,曾任国史院编修官,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陆游名上有“游”,字上有“观”;秦观名上有“观”,字上有“游”,看来,“游”与“观”是有联系的。
“游”指游览,见《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观”指游览,见《诗经·郑风》:“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务”的意思是勉力从事,陆军既然要游,走到哪里目的就是观看一番,因此陆游字务观。
“少”不宜读成“多少”的“少”,而是“老少”的“少”。在这里,若指年轻时去游览也不错确,因为“少”通“小”,《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说:“齐中尉潘满如病少腹病。”少则做小用了。秦观采用的该是这个含义,少游便是观览只是小游,不敢说走遍神州名山大川。
另外,陆游,秦观二君还有一个共同知音处,即都有过婚姻佳话。陆游与唐婉,肝肠寸断,留下两首千古绝唱《钗头凤》;而《醒世恒言》中的苏小妹难三郎“,新郎便是秦少游。
包拯效祖
包拯(999—1062),字希仁,为北宋龙图阁直学士,官至枢密副使,为官公正廉明,人称包公。
包拯的“拯“字,有救助之义,见《孟子·梁惠王下》:“民以为将拯于水火之中也。”包拯这个名字的意义不错,但是,叫起来却拗口,因此,人们往往以包公相称。他的字“希仁”的“希”有两义,一为罕见,二为倾慕。所取应是第二义,左思在《啄史》诗中有“吾希段干木,偃息藩为君”之句。“仁”为善政或有仁德的人,希仁便是仰慕善政。包括被传颂为为民做主的青天,与他的名字相合。
战国时的申包胥为包姓的始祖,史载:楚平王为太子择秦女为媳,因见其貌美,便藏在后官做了自己的妃子。太子亡命出逃,楚平王杀了太师伍尚父子。伍尚次子伍子胥与申包胥为八拜之交,申包胥在忠孝二字中选择了忠,楚王危难时,请求秦国救援,秦哀公感动的说:“楚国有这样地忠臣,吴国怎么能灭掉它呢?”终于发兵救楚。后来,他不受封赏,逃到深山隐居起来,楚昭王便在他的原住处挂上“忠臣之门:的匾额。申包胥的子孙便以他的名为姓。
包拯的宗族观念很强,自己队的起自己的祖宗,也要求后代清正廉明,留下遗嘱后代子孙不肖,不可埋入祖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