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寒岛瘦
“郊寒岛瘦”是说唐代诗人孟郊诗中用字选句力避平庸,追求瘦硬,而比他稍年轻的贾岛同样注重词句的锤炼,刻意求工,“推敲”的典故便由其诗句“僧敲月下门”而来。因他俩不辞艰辛搜肠刮肚,因此元好问称之为“郊岛两囚”。
孟郊(751—814)字东野,少时隐居嵩山,曾任溧阳县尉。诗多寒苦之音。
贾岛(779—814)字阆仙,初落拓为僧,后还俗,曾任长江主簿。
孟贾二位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一是都属于县级官员,而是都曾想脱离世俗,三是做诗都肯下功夫,最后,取名上为郊为岛,都是地理名词。
邑外为郊。周朝制度,离都城五十里为近郊,百里为远郊。后泛指野外。他的字“东野”当指籍贯,史载他系湖州武康人,即今浙江德清,自是都城之东的乡村人了。
岛指海洋,湖泊中的小块陆地。再看他的字“阆仙”,便知这是受佛教影响。求仙者都认为仙在海外,要从岛上出发,如秦始皇求仙时候便从秦皇岛出发,蓬莱岛则是“八仙”过海处。“阆苑”是传说中的神仙住处,他的字“阆仙”。其中含义便很明确了。
这样看来,孟郊的名字比较实在,而贾岛则玄虚了。当然,他们的名字也不见得是个人取得,由此,还可猜测他们父辈或是师长的精神境界了。
不是自称王
骆宾王(约640—约684),唐代诗人,曾为徐敬业作《讨武瞾檄》。
杜甫有诗:“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其中指的是号称“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骆宾王这个名字有点怪,表面一看,不像一个人的名字,倒像一个封号。这是因为,一是骆姓少,王姓多,而是王的含义往往指君主、诸侯、封爵。如果叫王洛宾或是王宾骆在习惯上就会很顺眼。
可他偏偏又姓骆,那么“宾王”又是什么含义呢?
“宾”按照字面理解,表示客人来到屋下,即宾客到门。显然,这里用的不是此义。用的而是服从,归顺的意思,这在古籍中已被用过了,《国语·楚语上》中有“其不宾也久矣”,即不服从很长时间了;《史记·五帝本纪》中也有“诸侯咸来宾从”之句。
这样看来,“宾王”就是服从皇帝领导。实际上,骆宾王却当了“造反派”,跟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最终失败了,下落不明。骆宾王有知,也许会辩解,我确实不是宾王,她武则天不姓刘,高祖曾说:“非刘姓不能封”,武瞾不过是“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的人物。
武则天也重视人才,看了这句话,却道:“宰相安得失此人!”
休而逸少
皮日休(约804—约883),字逸少,唐代文学家,曾任太常博士,著有《皮子文薮》。
皮日休从字面上 看很像少数民族人物的名字,这是因为皮姓不常见,取名用“日”“休”的也很稀有。实际上他是纯粹炎黄子孙,姓皮名日休。“日”字是最原始的文字,本意是太阳,延伸到白天、每天。“休”字从人从木,意思是人榜大树休息。引申为停止或者是不要。另外,还有美善、吉祥的用法,如“休戚相关”,便是说喜庆与悲伤相关联。按说,人取名该取此义,“日休”则是天天吉祥喜庆。
如果我们对照他的字“逸少”来分析,这种理解便不客观了。“逸”字多义:(1)本义:奔跑。见《国语·吾语王》:“马逸不能止。”(2)散失。见柳宗元《武功县丞厅壁记》:“壁坏文逸。”(3)隐遁。如逸民。(4)释放,见《左传·成公十六年》:“乃逸梦囚。”(5)安闲。如好逸恶劳。(6)放荡。见《战国策·楚策四》:“专淫逸奢靡,不顾国政。”
不难发现,(1)奔跑和(5)安闲恰恰是反义词。那么,又该取哪一种含义呢?
如果按互训的原则,只能说“休”字和“逸”字都是本义,“日休”则“逸少”。就是说日日休息,奔跑就少了。
史载,皮日休笔耕不辍,又曾参加黄巢起义军,“日”未休,“逸”未少,算得上是名与行违了。
是否“婆留”辨
钱镠(852—932),字具美,五代时吴越国的建立者。
“钱镠”的“镠”字读音为“流”。指纯美的黄金。《尔雅·释器》中有言:“黄金谓之==,其美者谓之镠。”
据说,其母怀孕之时,家中时有火发,及时救时,又复不见,其父一日从外归来,逢见一条大蜥蜴,约长丈余,忽而又不见了,却见前后火光冲天,邻来又来急火,却听见婴儿啼哭,原来是孩子降生了。
其父想到怪异现象,所产之物必是妖物,要将婴儿溺死。多事隔壁王婆劝解留下,才有了一条小命,因此,乳名取做“婆留”,意思是王婆留下的。
这种传说可信也可不信,钱镠做了吴越王却是有史可查的,另外,钱镠字具美,也非杜撰。冯梦龙在《喻世明言》的《林安里钱婆留发迹》一文中谈及“表字具美,取‘留’‘镠’二音相同故也。”
钱镠的字倒也别具特点,乳名有“留”,大名有“镠”发音相同,算是“具美”了。此特的“具”应作“完备”解释,而不是做为副词的“俱”。由此看来,他乳名为“婆留”是否如冯梦龙所言,也大可怀疑。因为不叫“婆留”,一个“镠”字也具备“美”了。如果因为“留”“镠”同音之故用“俱”才合适。
尴尬和笑话
冯道(882—954),字可道,后唐、后晋时,历任宰相;契丹时又任太傅;后汉时,人太师,后周时,任中书令,被称为“五朝元老”。
“道”有多种含义,但在取名上,往往采用法则、规律或宇宙万物本源,本体的含义,而不是指“说”或者“路”。
冯道的“道”当是来自《老子》的《道德经》。据说,他命门客讲解《道德经》,那门客连说:“不敢讲,不敢讲。”原来,古代对尊者的名字要避讳,而《道德经》开头就是:“道可道,非常道,”连名带字都犯讳了。
这样取名,难免让人尴尬。
南宋时,还有一位叫钱良臣的人物,他的儿子见书中有“良臣”二字便读作爹爹,“良臣”是褒义词,凡“良臣”都是“爹爹”也无所谓。不过,《孟子》中有句是:“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贼民也。”他便读成“今之所谓爹爹,古之所谓民贼也。”贻成笑料。
这都是因为避讳造成的,从另一个角度说,取名也该注意社会的方方面面,免得出现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