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人是越来越讲究取一个好的名字了。古人又何不如是?我收集了众多名人名字的由来,希望对正在绞尽脑汁给宝宝起名字的您有所帮助,也是对名人的某一段历史有个了解。 一. 历史人物: 孔子 孔子是神国公孙嘉的后代,公孙嘉字孔文。我国古人有的以祖先的“字”为姓,如鲁公子牙字叔,他的孙子就叫叔得臣。孔子也是近这种方式为姓的。故姓孔。 为什么人们叫孔子为“孔老二”呢?原来,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鲁国的一个将军,他原有九个女儿和一个儿子。这仅有的一个儿子是个瘸子。在当时男尊女卑的情况下,叔梁纥当然很不满意。于是,他就和妻子一起到曲阜东南的尼丘山求天神另赐一子。后来,果然又生下了孔子,叙梁纥以为这是在尼丘山上求来的,就给他取名为孔丘,字仲尼。“仲”字是排行,表示“第二”的意思,因为孔子是叔梁纥的第二个儿子,所以人们又叫孔子为“孔老二”。
李白 相传李白到七岁时还没有正式的名字。原因是他在“抓周”时,抓了《诗经》这本书,这不但喜坏了他父亲,而且也难坏了他父亲。他想:如果儿子长大成了诗人,若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好名字岂不遗憾?于是,越往诗人的名声方面想,越发对儿子取名之事慎之又慎了,故此一拖多年没有定名。
这年春天,李白一家在家院中游玩,他父亲想作一首春日的七绝诗,有意考考儿子的本事。他咏了两句:“春风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后就说:“后面的诗句我想不出来了,由你们母子二人续上吧。”李白的母亲想了一会道:“火烧杏林红霞落”,她的话音刚落,李白就用手指李树,脱白说道:“李花怒放一树白。”他父亲听后,连声叫好,忽然心里一动:这句诗的头一个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吗?这最后一个“白”字不正说出了李花圣洁高雅吗?于是,他当即决定儿子的名字就叫李白。
金圣叹 金圣叹,是明末清初的文学评论家,曾批改《水浒》、《西厢》。他为人幽默风趣,史称“狂傲有奇气”,终因“笑庙案”被杀。 金圣叹,本姓张,字若采,明亡后改为人瑞,字圣叹,说起他的改名,还有一段传说:有一次,他和一群秀才、监生到“文庙”祭孔。大典方毕,那群平日斯文温顺的莘莘学子,突然都伸手去抢供桌上的猪肉和馒头,丑态百出。因为当时儒生们信一种邪说,谁抢到祭孔的大肥肉和馒头,谁就会中举、高升、做大官、得肥缺。张若采见状,即兴赋打油诗一首,给以辛辣的讽刺:天晚祭祀了,忽然闹吵吵,祭肉争肥瘦,馒头抢大少,颜回低头笑,子路把脚跳,夫子喟然叹:“在陈我绝粮,未见此饿殍!” 从此以后,他就改姓金,名人瑞,字圣叹了。“金”者,偶像之所谓金身也;“圣叹”者,孔子为之叹息也。
许三本 许作梅,字景说,号傅严,新乡县西元丰人,终年五十七岁。是新乡县明朝六大京官之一(郭尚书、张兵部、许三本、梁都堂、张、马二娘娘)。 他自幼聪敏多学,崇祯九年中举人,十三年成进士,官居御史。明亡后,隐居苏门山。清,顺治二年被诏入京,因其直言敢谏,弹劾不避权贵,奏五十余疏,件件皆得御笔落朱,十一年官升太仆寺少卿。 一天,第一本奏了《水患疏》,当时,山洪河水一齐暴发,新、辉、获、淇、汲、温、武陟与修武一片汪洋。各城四门土屯,水浮于桥,连朝廷的红文官道也得驾舟而行。第二本奏了《遗民疏》,揭发了兵部尚书王永吉、刑部侍郎袭鼎孽假报灾情的罪恶。他正在宫院里为水患沉思徘徊,忽听背后有人讥讽地说:“许大人,今天可无本再奏了吧?”许作梅抬头一看,竟是一位趋炎附势、嗜欲成癖的太监,见他袍帽不端、绦带俱露,喝道:“我三本不奏别人,单奏你奉君不洗尘!”(太监阉割之后,每次面君必洗礼更衣)说毕,就牵衣挽袖地将太监拖至殿上。 皇帝感其事无巨细,有他大能威镇朝纲,敕封许作梅不论大小事一天可奏三本。从此, “许三本”的名字就传开了。
曹雪芹 《红楼梦》作者的号为什么叫“雪芹”?一说是他性嗜酒喜吃,家道衰落后,经常自已烹调肴馔,他最拿手和最喜爱吃的一道菜就是“雪底芹芽”。所谓“雪底芹芽”,早在宋代以前就有了,是用冬雪掩盖下的芹菜嫩芽,炒鸠肉丝而成。据说这样用雪底芹芽炒出的名菜,实在清淡鲜美。曹取“雪底芹芽”中的雪芹二字为号,大概就是这个缘故。
岳飞 南宋著名抗金名将岳飞(1103——1142),字鹏举。据《宋史•卷三六五》记载:“(岳)飞生时有大禽若鹄(天鹅)飞鸣室上,因此为名。”因为其出生时,正好有一只大鸟在屋顶飞鸣,于是就起名“飞”,并取字“鹏举”。
施耐庵 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生卒不祥),原名施端彦。施端彦在创作《江湖豪侠传》,当写到“石秀智杀裴如海”一章时,因为自感难以再接着写下去,所以就弃笔掩卷,停止了创作。一位朋友得知此事后,给他讲某和尚潜心念经、端坐庵内30年竟然把木鱼敲出一个深坑。这故事对他颇有启迪,于是就写了“耐庵”两个字贴在书房,作为座右铭,来告诫自己潜心创作。以后他索性就改名为“耐庵”。
徐文长 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徐文长(1521——1593),原名徐渭。徐渭自幼聪明,12岁便能落笔成章。在参加一次举人考试时,他见了题目便一挥而就,文章虽然写得很短,但却很精辟。由于写完还剩许多时间,所以徐渭就在试卷的空白处画上了祖先神像,又画上了供桌、祭品和他自己穿着举人服装祭祖的模样,画间还写了“不过如此”四个字。主考官看了此试卷后,虽然很佩服其写的短文,但对那幅画却连连摇头。为惩罚徐渭的轻慢,就故意批道:“文章太短脸皮厚,名字排在孙山后。”此次“名落孙山”,徐渭三年后又去参加考试,凑巧又是那个主考官。面对那个主考官,十分恼火的徐渭就在试卷上历数科举弊端,文章越写越长,在试卷上写不下了,他就写在桌子上、抽屉边上。等到交卷时,徐渭就把试卷、桌子等一起背起来,交了上去。主考官见状大惊,忙问:“你要干什么?”徐渭笑道:“你喜欢长文章,我就给你长文章看吧!”后来,这则轶闻不胫而走,徐渭就被人们称为“文长”,他自己也索性就改名为“文长”了。
郑板桥 清代著名文学家、画家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板桥”的名字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杨柳枝》:“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借“板桥”二字来讽刺世态炎凉,名字与其作品、画风一致,耐人寻味。
林则徐 民族英雄、清末政治家、以禁烟和反帝等闻名于世、曾任两广总督等职的林则徐(1785——1850),其名字是父亲给起的。据说他诞生时,正好新上任的福建巡抚坐轿鸣锣经过他家的门口,因这位巡抚叫徐嗣曾,故他的父亲林宾日就为他取名“则徐”。“则”是“效仿”的意思。因为林宾日知道巡抚徐嗣曾重视知识分子,深得士人的敬仰,故他希望儿子长大后能够效仿徐嗣曾,做一个清官,因此就给刚出生的儿子取了个“则徐”的名字。
华佗 华佗,名敷,汉末名医。生于沛国樵(安徽毫县),卒于公元208年。“华佗”二字的古章与梵语中“药”相应,“华佗”实为药神之意,也正暗合华姓。因其医术高明,人们便将他尊为具有印度神话色彩的“药神”,而称之为“华佗”,并一直沿用下来。他的本名“敷”反倒不为人所知了。
司汤达 司汤达(1783—1842),原名亨利贝尔,法国小说家。代表作为《红与黑》。他一生用过170多个笔名,但最常用、最爱用的是“司汤达”。 1817年,亨利贝尔在意大利米兰时,写了一本游记,因自己与烧炭党人交往密切。于是决定以笔名出版。但是,起个什么笔名好呢?有一天,他阅读德国美学史家温克尔曼的传记,想到这位艺术家的故乡——小城司汤达,10年前自己还在那里住过五天,并受到一位美丽姑娘的热情接待,此事使他永志难忘,于是便决定以“司汤达” 作笔名,不仅在发表这本游记时署名“司汤达”,后来出版名著《红与黑》时,也是用的司汤达这个名字。 山口百惠 山口百惠,日本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1959年生于东京。上中学时,即在选拔歌坛新秀的《歌星的诞生》应试中中选,不久成为红歌星。山口百惠是一个非婚生子女,她和她妹妹的生活全*母亲做零活维持。她的父亲不给她教育费,而且在她稍有名气时,又以她的父亲的名义到处招摇撞骗,还从山口百惠手中强索大笔款项。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山口百惠上小学时就兼做送报员。上中学后一心想赶快毕业,当个美容师,多挣些钱给母亲。她在自传中说:“我很少笑,在我的幼小的生活天地里很少有笑声。”因此她成名以后被艺坛上称为“冰美人”。 她复姓山口,名百惠。因她祖上居住在“山口”这个地方,便以居地为姓。“百”在这里作“多”解;“惠”包含有“聪明慈祥,温顺柔和”之意。
戴望舒 戴望舒(1905—1950),现代诗人,文学翻译家,浙江杭县人。代表作为《我的记忆》、《雨巷》等。 望舒之名取自《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望舒是神话中为月神驾车的神,后用作月的代称。取名“望舒” ,意在迎取光明。 戴望舒所作《雨巷》为读者所喜爱,所以有“雨巷诗人”之称。 华佗 华佗,名敷,汉末医学家。生于沛国樵(安徽毫县),卒于公元208年。精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擅长外科。对“肠胃积聚”等病能利用麻沸散,对患者施行麻醉手术。他还创五禽戏等强调体育锻炼。后因不从曹操征召被杀。 “华佗”二字的古音与梵语中“药”相应,“华佗”实为药神之意,也正暗合华姓。因其医术高明,人们都将他尊为具有印度神话色彩的“药神”,而称之为“华佗”,并一直沿用下来。而他的本名“ 敷”倒反而不为人所知了。
人的姓名并不只是一个人的代号或符号,从人的姓名的分解中,可以看出家庭的希望,本人的兴趣、爱好、志向、情操、抱负和理想,也可窥见友情、习俗、民风、时代特点等,给人以有益的启迪。
艾青 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生于浙江金华。自幼喜欢绘画。初中毕业后入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不久去法国一边做工,一边学画,读哲学、文学,并开始写诗。1932年回国,在上海参加左翼美术家联盟。同年被捕,在狱中写下了不少抒情诗。如1933年写的《大堰河——我的褓姆》就是他的代表作,当时发表这首诗不便用真名,便想起一笔名,当时已写下蒋字的“艹”字头,出于对蒋介石背叛革命的义愤,身陷国民党监狱的蒋海澄,耻于与蒋介石同姓,便信手在“艹”字头下面打了个“”,恰好变成个 “艾”字,于是便以“艾”为姓,“海澄”正好为青色,就起笔名叫艾青。 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字友三,湖北浠水人。中国杰出的民主战士,诗人、学者。著有《红烛》、《死水》、《唐诗杂论》等。 闻家骅又名闻亦多,投考清华学校时,取其简便,改名“闻多 ”。五四运动后,闻多主张取消字、号,甚至取消姓。有一天他对同学说:“我要取消姓,改一个简单的名字,但不能光叫‘多’。” 同学吴泽霖说:“最简单的就是‘一’字,你就叫‘一多’吧!” 后来恢复姓,便成了“闻一多”。 闻一多酷爱读书,就连新婚之夜也沉浸在书中。直到花轿到了门口,才将他从书斋中拉出来。因为他读书入迷,如醉如痴,因此又被人们称为“书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