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起名 | 产品取名 诸葛神签 | 公司测名 | 中华风水 百 家 姓 | 网络域名 | 个性网名 | 历史今天
公司起名 | 起英文名 个人测名 | 测英文名 | 测 八 字 阴 阳 历 | 姓名学堂 | 名字趣闻 | 现代命名
藏 头 诗 | 历史今天 查 名 人 | 经 纬 度 | 看 吉 日 粤语发音 | 字典频道 | 词典频道 成人改名
设计图章 | 贴    吧 找 同 名 | 查 生 日 | 公司查询 成语频道 | 诗词频道 | 谜语频道 现代命名
 
 
 综合分类 >>
   位置: 逸名网 >> 逸名资讯 >> 现代命名 >> 名和名人 >> 正文
作家的名字与经济价值
2006-5-17  来源: 转载 

    世纪之交,1997、1999和2002年分别是福克纳(1897-1962)、海明威(1899-1961)和斯坦贝克(1902-2002)的100周年诞辰。这3位都是美国的大作家,也都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因此在美国都受到重视,都举行了百年大庆。但仔细看一下这些盛典的内容,人们便会发现它们并不都是学术性的纪念活动,而是都多少带上一些商业气息,多半是以文化带动经济;而且这种借纪念名人来开发旅游事业、繁荣地方经济的做法似乎越来越热闹先说说福克纳。他5岁就随全家从诞生地——密西西比州的新奥巴尼搬迁到附近的奥克斯福德镇,以后一直在那里生活。奥克斯福德镇是密西西比大学的所在地。1962年福克纳去世后,仰慕他的人常常写信或直接找学校了解情况。在不胜其烦的情况下,英语系的教员想出一个办法,从1970年起每年举办一次“福克纳与约克那帕塔法研讨会”,请学者介绍他的作品,组织讨论会(包括讨论如何教他的作品),请他的家人和当地认识他的人谈谈对他的看法与印象(但他的惟一的女儿拒绝参加),展览他的作品和有关的图片、照片等资料,放映根据他作品拍成的电影,还组织旅游活动,实地参观作为他许多小说背景的“约克那帕塔法县”的原型、他的诞生地、故居、墓地、附近的农场等以加深对他作品的理解,甚至还有品尝地道南方食品的项目。连这个研讨会的日子都选在每年最热的时候——7月底到8月初,因为他的作品中常提到南方的炎夏。近30年来,这个研讨会确实起到了宣传介绍福克纳的作用,但也给大学和小镇的饭店、旅馆、书店等多方面带来经济收益,成了一个既受学者们重视又受普通老百姓欢迎的旅游、学术两相宜的活动。由于组织者已经绞尽脑汁想了很多办法来吸引群众,他的百年大庆也就没有什么太多与以往不同的节目。当地大学的邮局倒是在他生日那天给寄信的人盖纪念邮戳,因为福克纳年轻时曾在该邮政局做过一阵不太负责任的局长。令人无奈的是他的纪念活动里还出现了争议。当地政府为他塑了个像,要在他生日那天揭幕。他的亲人不同意,认为福克纳一向不喜欢张扬,树碑立传的做法不符合他的性格。争吵了一阵子,塑像还是树了起来,想来市政府是不会放弃多一个旅游景点多一份经济效益的做法的。更有意思的是蓝登书屋借机宣传自己。他们做了个网页,请人写了篇纪念短文,列出他们出版的所有福克纳的著作,声称他们为能给福克纳出书而感到骄傲,也呼吁大家进一步了解该出版社的其他大作家的好作品。蓝登书屋还搞了个知识竞赛,问一些简单的有关福克纳作品的问题,其目的说穿了还是为了吸引读者关注他们这个出版商。

    跟福克纳相比,海明威的纪念活动真是热闹、隆重、声势浩大。海明威活着的时候就喜欢出头露面,关心名誉地位,为自己树立了所谓“爸爸”的形象。但在50年代,尽管他发表了《老人与海》并且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仍然有人说他已经江郎才尽,连他儿子都说《老人与海》是“垃圾”。他对自己的才能失去信心也是他自杀的一个原因。他死后的名声时高时低,尤其在女权运动高涨的时候,骂他的人更多一些。1975年,收藏他百分之九十以上手稿的肯尼迪图书馆终于公开了他的手稿,学者们开始利用新资料重新审视他的成就,研究他的作品,他的名气开始回升。1979年,他的第三任妻子玛丽为了“唤醒、促进和培养对海明威的兴趣”创办了海明威基金会,第二年一群学者发起成立了海明威研究学会。1986年玛丽去世,学会就把基金会的工作也担负起来,如每年出两期《海明威评论》和两期《海明威简讯》,举办海明威-笔会奖等活动,从而把声势造了起来。

    这次的百年纪念活动的一大特点是他的家人、学术界、媒体、出版社以及但凡跟他有点关系的地方和单位的总动员。首先,有影响的电视台如有线电视和重要的报纸如《纽约时报》等都发表长篇纪念性报道。连最先进的网络都被利用了起来,宣传介绍他和百年大庆的网页有四五十个,其声势之大叫人难以相信,但其中一个叫《永恒的海明威》的网页确实内容丰富,对进一步了解他很有帮助。另一方面,大大小小的学校都有规模不等的研讨会。也许因为他经历过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参加过战地活动、写过新闻报道和以这些战争为内容的小说,连一些空军基地也组织纪念活动。科罗拉多空军学院就举办了“海明威与战争百周年研讨会”。当然,最富权威的是肯尼迪图书馆举办的研讨会,虽然只有两天,却请来了索尔·贝娄等数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一大批著名的学者、作家和评论家。有意思的是,组织者千里迢迢从南非、日本和特里尼达去请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纳丁·戈迪默、大江健三郎(并未出席)和德立克·沃尔斯各特,却不就近邀请就在美国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这很可能是因为莫里森曾在一篇十分著名的论文中用海明威作例子说明美国文学中对黑人的歧视。可见,政治在任何活动中都是起作用的。至于出版界,首先应该提到是那本海明威儿子根据他未发表的手稿整理出版的《曙光示真》。几乎所有的纪念活动都要提到这本书,他儿子也尽可能出席这些活动进行宣传促销工作。对于这本书,有些评论家颇有微词,认为海明威对自己的作品要求很严,他生前不出,说明他认为此书质量不高。但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他的家人恐怕也就顾不上这么多了。然而,这并不是那年出的惟一的一本书。许多出版社充分利用这个机会不仅重印海明威的如《海明威谈创作》等作品,还及时出版了一些与海明威有关的书,如《记述海明威》、《海明威:基本资料揽要》、《海明威研究指南》等等,甚至还有一本《海明威菜谱》,是作者根据海明威小说中提到的比如西班牙的某种食品,又到当地做了实际调查后写成的,恐怕是真正意义上的有关饮食文化的专著。不仅学者、评论家忙着出书,画家也为他的小说出版新的插图,电影艺术家把他的《老人与海》拍成新电影,他的儿媳妇还根据他的几个短篇小说编了一个剧本在纪念活动中演出。有关他的图片更是在各地巡回展出。所有这一切对了解、研究海明威是很有好处的,但它们所换来的商业利益恐怕也是难以估计的。

    另外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任何与海明威有关系的地方都热火朝天地举办纪念活动。如他居住过的在佛罗里达的基伟斯特城,他小时候生活过、作品中也描写过的密执安市,他初出茅庐时工作过的《堪萨斯城市之星报》等等。有的地方借机成立海明威故居、博物馆等等。如阿肯色州立大学买下了他的第二任妻子的家族的农场,成立海明威与皮飞非尔斯博物馆与教育中心。尤其是他的家乡——伊利诺州的橡树公园,早在1993年,那里的海明威基金会就买下了他出生的那所房子,然后四处募捐,进行修缮,建立博物馆。当地的议员都纷纷帮忙找钱,“因为这房子在本州的文化遗产旅游项目中有极其重大的意义”。1997年州政府终于给了一大笔钱,使这博物馆在他百年诞辰的那一天正式对外开放。橡树公园还举行整整一周的大规模纪念活动,从学术讨论到模仿西班牙斗牛的娱乐活动,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其中一项“流动的宴席”,虽取自海明威的作品,实际上却是到该镇的饭店进进出出,品尝各种各样的食品。由此可见,名人是要纪念的,钱也是要赚的。

    斯坦贝克的百年诞辰是在2002年,很难说他的纪念活动是否超越了海明威。但是有一点却是明确的。对他的纪念活动在2001年就已经紧锣密鼓地操办起来了,而且也在利用网络和媒体做宣传。他家乡的《旧金山新闻》早在8月就开始介绍有关他的种种纪念活动。美国斯坦贝克研究中心联合了近30个图书馆、大学和出版社从当年9月开始举办一系列以“人民的诗人:斯坦贝克的生活与时代”为总主题的纪念活动,如9月的重点是“充满爱心的劳动:斯坦贝克与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行动主义”,10月是“斯坦贝克万岁:墨西哥与墨西哥文化对斯坦贝克的影响”等等。作为纪念活动的一部分,中心还于2001年8月2-5日在他的家乡萨利纳斯召开以“美国作家的诞生”为主题的第21届斯坦贝克研究联欢节。该活动的内容很丰富,有关于“妇女对斯坦贝克的影响”的专题报告,指导如何教中学生阅读斯坦贝克的研讨会,首次上演根据他的《托蒂亚平地》改编的戏剧,观看并讨论根据他的《天堂的牧场》改编的电视,参观他的故居和实地游览他作品如《小红马》等创作背景的场所,当然还有在故居和其他地方举办的午餐。有意思的是,斯坦贝克和福克纳一样,以前并不受家乡人民的喜欢。萨利纳斯是以生产生菜为主的农业地区,斯坦贝克在《愤怒的葡萄》和《胜负未决的战斗》等作品中曾严厉批评农场主对农工的剥削。福克纳的大部分作品是以家乡和那里的老百姓为创作原型的,当地人曾批评他好表现家乡不光彩的方面,喜欢夸大丑恶而忽视美好的东西。因此他们一度都是在家乡不受欢迎的人物。只是在他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情况才有所改变。但70年代以后,他们的经济价值被发现了。于是他们的家乡就对他们不计前嫌,开始把他们引以为荣,而且不遗余力地拿他们做文章。就拿这个斯坦贝克联欢节来说吧,尽管几乎每项节目都有一些电视台或大公司或县教育机构的赞助,但仍然要收费,如果你样样都感兴趣的话,那你恐怕得准备二三百美金。看来,文化事业没有金钱做后盾是行不通的。

    不过,平心而论,美国商界和这三位大作家的后人中,还没有人明目张胆地利用他们的名声从事单纯以赚钱为目的的商业活动。福克纳的女儿虽然拒绝出席纪念父亲的会议和活动,但从未禁止此方面的文化活动,甚至还主动出面邀请大学教授把他的第一本在出版时被删节的著作恢复到原来的面貌。尽管现在的文化活动已经有了商业气息,不过对美国人来说,作家还是他们国家文化的象征,其精神价值还是比物质价值要更崇高一些。虽然出版社利用纪念活动出版书籍,从中获利,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也加深了普通老百姓对作家的了解,扩大了他们在年轻人中间的影响,更何况其中有价值的学术著作还是居多数。例如,在福克纳的100周年诞辰时出版的《福克纳百科全书》就是一部具有高度学术水平的参考书。我认为,在强调培养精神素质的今天,这类活动还是有参考价值的。只是,在美国,人们可以申请以某作家的名字举办文化活动,可并没有什么地方或什么人要用大作家的名字作为某种商品的商标。但愿在这一点上,我们中国人不要后来居上,走在他们的前头。

 



更多>>
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您发现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即通知逸名网。
联系电话:027-82831088 82822002。
历史 发生的事

 
Copyrights © 2009 unam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逸名网 当前版本:V3.2
法律顾问: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 王煜 律师  
技术支持:武汉逸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电话:027-82831088 82822002
ICP备案:鄂ICP备05015700号